【解文毅公,指的就是明朝三大才子中的解缙,也就是今天我们打卡的主人公。】
【文毅,是解缙死后朝廷赐下的谥号。】
【太平十策和永乐大典,则是解缙一生的两大代表作。】
“文毅,可真了不得哦。”朱高煦阴阳怪气的说道,表情讥诮不屑。
文就不说了,“道德博闻”与“勤学好问\"的标准,解缙那厮确实够得上。
但是,毅?
强而能断?
温仁忠厚?
英明有执?
经德不回?
他请问,解缙到底符合哪一个?
朱高煦双手抱胸,意味不明地哼了一声。
人可是老爷子下令杀的,太子爷这是在点谁呢?
朱瞻基悄悄抬头,瞅了一眼秒变黑脸包公的皇爷爷,垂下眼眸,遮掩住眼中的忐忑。
他觉得他爹不像这么勇气可嘉的人啊?所以这谥号该不会是他后来赐下的吧?!
朱瞻基想了想,不由头皮发麻,下意识看向从善如流缩脖子装怂的胖爹朱高炽。
这身躯,一看就深沉厚重,充满安全感。
朱瞻基偷偷摸摸挪动脚步,片刻之后他就把自己藏到了朱高炽身后。
他怎么能质疑他爹呢?他爹就是一个勇气可嘉,有担当有父爱的人。
摸了摸并不是很痛的良心,朱瞻基用力地点了点头,在一秒钟内说服了自己。
这事儿,百分之一百五十是他爹干的,他以朱高煦项上人头起誓。
遥远的另一个时空,平反熟练工朱见深狠狠打了两个喷嚏。
【在和大家聊解缙的一生之前,主播想问问家人们,提到解缙,你们会想到什么呢?】
【主播会想到那句经典对联:
墙上芦苇,头重脚轻根底浅;
山间竹笋,嘴尖皮厚腹中空。】
〖发呆的小怂包: 缙尤在耶?〗
〖青山松柏: 井里蛤蟆穿绿袄,井里蛤蟆穿绿袄。〗
〖退堂鼓演奏大师: 好圣孙,吃瓜.jpg〗
〖白酒捞白月亮: 一品豆腐坊少掌柜。〗
〖……〗
叶非雪从包里拿出一小瓶精心包装好的白酒,轻轻摆放在解缙碑前。
随后,才看向直播间的弹幕,不禁干咳了一声。
开播之前,她特意去品尝了吉水当地流传的解缙豆花,味道很赞。
但有必要声明一下,解家算是书香门第,他爹是正儿八经的读书人,不是挑着豆腐四处走街串巷的手艺人。
【不管大家想到什么,都对解缙有一个共同印象——他有才!】
【缙幼颖敏。】
【这一点,解缙打小就展现出来了,这哥们拿的是十里八乡远近闻名的神童剧本。】
【五岁时,父亲解开教他读书,解缙就能做到过耳不忘,脱口成诵。】
洪武七年,对自己儿子聪明程度认识还有限的解开看着天幕愣住了。
父亲……解开?
好家伙,虽然给儿子启蒙后他就知道自家儿子他聪明,但是没想到这么聪明啊。
他儿子将来真这么有才华?
解开低头和年幼的儿子对视,眼里满是不敢置信。
【六岁那年,同族中的一个叔祖给解缙出了一个命题诗文——《小儿何所爱》。】
【没想到的是,解缙不假思索,脱口即兴吟出四首对应的诗。】
【第一首:
“小儿何所爱?
爱此芝兰室。
更欲附飞龙,
上天看红日。”】
【第二首:
“人道日在天,
我道日在心。
不省鸡鸣时,
泠然钟磬音。”】
【第三首:
“小儿何所梦,
夜梦笔生花。
花根在何处,
丹府是吾家。”】
【第四首:
“圣人有六经,
天地有日月。
日月万古存,
六经终不灭。”】
【不仅如此,面对其他人的考教,解缙也是金句脱口频出。】
【十岁时,解缙已经拥有每日记下上万言的能力。】
【等到十三岁,解缙已经将四书五经全部通读完毕,并且融会贯通。】
【所以,在又用心学习三年后,十六岁的解缙觉得学有所成,便想下场参加科考。】
【可能是觉得儿子年纪太小,解开没同意,以修谱为理由让解缙等候三年再考。】
【三年后,洪武二十年(公元1387年),解缙和大哥解纶一起参加乡试。】
十七岁的解纶石化了一瞬,马上惊愕地瞪大了双眼:“谁,和谁?”
解纶将叶非雪的话重复了一遍,悄悄换算了一下年龄。
然后,他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。
我勒个天,三十岁的自己和十六岁的弟弟!
弟弟可是天幕盖章的大才子,他不相信弟弟会落榜,可自己就不一定。
解纶越想心里越忐忑,不安地望向天上的天幕,等着叶非雪一锤定音。
未来的我,你多少争点气啊。
【结果,解缙和哥哥解纶双双考中,而且解缙还一举拿下乡试第一名,荣获解元。】
解纶瞬间松了口气,庆幸地拍了拍胸口:“过了就好,过了就好。”
至于被第一次参加科举的弟弟压一头,那不是理所当然的事儿。